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11 13:25:09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此文共12892字]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越来越高,留守儿童的数量激增,据初步统计,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乐平市小学2628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1.9%,初中11422人,占35.8%;浮梁县小学3503人,占18.6%,初中1278人,占14.1%;昌江区小学3155人,占23%,初中1136人,占29%,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总数达46780多人。面对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11月12日至12月28日景德镇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学锋带领督导室全体成员,走访了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和珠山区的部分学校,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多个乡镇、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学校的基本做法

我市很多农村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最多的乡镇甚至高达70%。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各学校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难面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给自己加压,对留守儿童不歧视、不冷落、不放弃,努力让每位留守儿童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创造条件使得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生活上享受到温暖、学习上得到关爱。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农村中小学普遍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登记,建立了联系卡,昌江区丽阳乡余家希望小学还挤出资金,按生均每学期1元的电话费补助教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鱼山镇中心学校还提出要求,让教师经常家访,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上门送关爱,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师无偿辅导。不少学校采取放学以后对留守儿童开小灶的措施,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无偿辅导学生作业,通过托管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是指导家庭教育。鱼山中学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指导,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推荐访问范文网:wWW.)。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以前的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知道训斥责备,不懂得理解关爱;只关心物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

四是鼓励学生交流。乐平市塔前中学还专门安排了热线电话,鼓励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鱼山镇中心学校开展红领巾帮扶,鼓励学生结伴同进,组织留守儿童才艺展示和竞赛活动,为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增进与外界交流创造条件。多项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五是教师结对帮扶。浮梁县福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级蹲点,与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结队帮扶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还动员学校教师捐款捐物,为留守儿童买雨伞、雨鞋,给留守儿童送温暖,留守学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学让一部分留守儿童,将生活费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帮助他们科学理财,使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

各校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许多留守儿童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数量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牵涉面又广,仅靠教育一家很难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师负担过重,教育经费紧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二、存在的教育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数量庞大,近期看来似乎只是家庭问题,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的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每年才联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内都不与孩子联系。尽管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由于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虚、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等。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调查显示,平均约有65%(有的县区高达7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岁左右,老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2、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龄的代沟无法在思想上沟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大多数教师也反映留守儿童中“学困生”、“问题学生”较多,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多有厌学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祖辈的文化水平较弱,学习上缺乏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现异常

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

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诚实、拉帮结派、欺负同学、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质享受,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气,并有可能形成“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正常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无人倾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人身安全难以监管

据教师反映,大多数承担监护的祖辈,不仅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对思想教育、人格培养更是无能为力,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还有打麻将、饮酒、迷信等成规陋习,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很好配合,容易造成安全监管的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只能在课堂,放学以后和节假日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成为学校监管不到的真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他们课余时间的情况,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良品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有的留守儿童 ……此处隐藏8490个字……共青团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理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社会呵护网络。全区各乡镇、村(居)委会 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 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 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 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 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管网络。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学生的制 度,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情况。学校的心理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 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或者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

5、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 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 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 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 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 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 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定陶县政协的安排,政协文教卫委员会于0八年四---五月份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深入到教育部门、村委会、学校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现有人口6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6.1万,外出务工劳动力10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3%,现有学校139所8万名学生,其中农村中小学校137所7.4万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1.5%,农村现有留守儿童近5000名,约占全县儿童总数的9%.。农村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监护的有2781名,由亲戚朋友监护的有1615名,由邻居监护的有197名,由大孩子监护的有88名,缺乏监护人的有300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学校教育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处境相对不利

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家中只剩妇女、小孩、老人。因此,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祖辈无力教育“留守儿童”。一部分家庭父母均外出打工,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由于目前农村中祖辈所受的教育程度大多不高,甚至不少部分还是文盲,无力承担起对孙辈的教育监护重任。二是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认识偏差。有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受现实环境的误导,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在城里赚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的钱还要多,尤其是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难就业,因此,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家长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读不读书并不很重要,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也就不闻不问,放纵自如。另外,有些家庭虽然只有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打工,但由于留在家中一方要独自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往往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缺少了家庭的配合,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效果就大打折扣。由于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仅凭课堂上的几节课,难于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而教育引导的不及时到位,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

2、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感的沟通是建立亲子感情、促进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不良沟通或缺乏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在忽略型的家庭中,儿童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母的爱而产生孤独感,并会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强烈的倾诉、关爱和指导需求,这种情绪需求长期积累得不到正常疏导和满足,会严重危害他们的心理健康,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或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容易产生畸形、厌世心理。目前我县农村家庭多数有2个孩子,经济收入不高,生活压力大,“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还得承担繁重的家务活,想念父母又长期不能相见,与祖辈又存在亲情差距,缺乏沟通交流,容易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心理特征,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要严重得多。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尽管现在许多城市制定了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的优惠政策,但在很大程度上民工子女仍与城镇居民子女不能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非常困难。一方面是民工子第学校不能办初中,而公办初中门槛高,借读费昂贵,普通打工家庭根本无法承担;另一方面,民工子女的升学存在不可逾越的制度障碍——民工子女必须回原籍中考和高考,而我国各省之间、城乡之间的教材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他们常常不得不在城市和农村的学校之间来回

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2014年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此文共1289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